1. 滲透檢測的原理及優缺點
滲透檢測是利用物理學中毛細管滲透吸附現象的原理,將滲透劑施加在被檢件的表面上,在毛細作用下,滲透劑滲入表面開口的缺陷中去,然后去除掉被檢零件表面上多余的滲透劑,采用適當的顯像方法后,在黑光或白光下檢查出被檢零件表面的開口缺陷,通常簡稱PT。
滲透檢測它的優點是:設備簡單、操作較為容易、缺陷顯現直觀、容易判斷、不受材料種類的限制, 可檢查各類鋼材,包括奧氏不銹鋼、銅、鋁等非鐵磁性材料。
缺點是:滲透檢測不能用于檢測多孔性材料, 也只能檢查工件表面的開口性缺陷,所用材料有一定的毒性,并對被檢工件的表面狀態或清潔度有一定要 求,因此,使它的應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
2. 造成漏檢誤判的原因及后果
滲透檢測主要是由預清洗、干燥、滲透、預水洗、乳化、水洗、干燥、顯像、檢驗 9 個大的環節組成, 其中預清洗、乳化、水洗、檢驗這四個環節最為重要,下面就每個問題分別敘述。
2.1零件表面狀況欠佳或清潔不良
a、漆層、陽極化層或氧化皮:
沒有將零件表面的漆層、陽極化層或氧化皮去除干凈,滲透劑滲入 殘留的漆層、陽極化層或氧化皮等的虛假顯示,將會使零件在黑光燈下沒有背景襯托,有無缺陷無法判別 而造成漏檢或誤判。
漆層目視可見,但陽極化目視幾乎看不見,如圖1、圖2所示。
我們希望得到的零件 表面背景應該是如圖 3所示的。
b、油污或膠類:
沒有將零件表面的油污或膠類去除干凈,零件表面的油污或膠類吸附了滲透劑后,在黑光燈下這些部位將發出熒光,會有類似裂紋的顯示,易造成漏檢或誤判。
如P/N:DNS1000-8-26波音757飛機主輪連接螺栓。
它表面涂有一種膠類的物質,這種物質很難清洗掉,外觀看似清洗干凈了,一旦進行滲透后,螺紋底 部和螺栓桿與螺栓頭連接的“R"處沒有清洗干凈的部位吸附著滲透劑后,就很難將零件表面多余的滲透 劑祛除干凈,該螺栓經顯像后,多余的滲透劑殘留在螺栓上,工作者很難判斷。易造成漏檢誤判。
C、積碳層或腐蝕:
沒有將零件表面的腐蝕層或積碳去除干凈 ,產生假顯示或偽缺陷,造成漏檢或誤判。
如:飛機發動機的高溫部件。
d、其它附著物:
擦拭物的纖維附著于零件表面,將會產生假顯示,造成誤判。
2.2去除多余滲透劑時過清洗或欠清洗
a、過清洗:
顧名思義就是過度的清洗,在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滲透劑時把缺陷內的滲透劑也一起清 洗干凈了。
通常由乳化時間過長、使用噴水槍角度過大、水洗時間過長而造成。
零件顯像后因缺陷內沒有 滲透劑,缺陷也就無法顯現出來,而造成漏檢。
b、欠清洗:
在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滲透劑過程中,工作者因擔心零件被過清洗,而未能將零件表面 多余的滲透劑去除干凈,顯像后因零件表面有多余的滲透劑覆蓋而產生虛假顯示,檢驗時難以判斷零件是 否有缺陷。
2.3黑光燈亮度不夠或環境光過亮
a、黑光燈亮度不夠:
黑光燈照射滲透劑時會發出黃綠色的光,人眼對黃綠色的光最敏感。對于小缺陷來說,缺陷內反滲出來的滲透劑極少。黑光燈亮度不夠,將難予使滲透劑發光,較小的缺陷也就不易被 觀察發現。
b、環境光過亮:
在黑光燈下當環境光亮度大于 20Lx 時,滲透劑發出的黃綠色光將被白光所掩蓋,零 件有缺陷也很難被檢出。
2.4檢驗者判定缺陷時錯誤的操作手法
在檢驗過程中,發現有疑似缺陷時,工作者通常要用蘸有酒精或丙酮的棉球來擦拭零件上可疑之處加以判斷,擦拭時如果棉球上的酒精或丙酮過多將會使缺陷內的滲透劑快速擴散而無法顯現缺陷。
還有擦拭時沒有順一個方向擦拭,而是反復來回擦拭以會使小缺陷消失,當零件表面被酒精或丙酮污染后就會造成 漏檢或誤判。
3. 解決問題的方法
(1)零件表面狀況欠佳或清潔不良:
只要把好預處理這一關做好就可以避免了,利用褪漆水或吹砂(在技術允許的情況)去處除漆層。
利用清洗劑清除零件表面的油污或膠類;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吹砂或者是用銅絲刷去除零件上的腐蝕層或積碳,清除零件表面上的其它附著物。
如果有無法清除涂 層的部位,應用渦流儀來掃查這些部位。
(2)去除多余滲透劑時過清洗或欠清洗:
過清洗主要發生在一些較薄的零件上這些零件上的裂紋都是穿透性的,如發動機葉片的排氣邊、A319剎車推力盤等的邊緣處,在去除多余滲透劑時,由于其它部位的滲透劑較難去除,清洗的時間就要長一些,邊緣處的穿透性裂紋內的滲透劑就會被清洗掉。
對于像A319剎車推力盤一類的薄壁零件,滲透檢測后最好是在白光下用5倍的放大鏡再目視檢查一次,尤其是重點檢查孔、開口、突變的邊緣處,必要時用渦流儀來掃查一遍,就可以避免漏檢的發生了。
欠清洗主要發生在新學員或從事滲透工作較少的人員身上,由于他們實踐經驗少,對于去除零件表面 多余滲透劑的標準沒有掌握好。
當發生零件欠清洗時,檢驗時工作者 也很難對零件作出正確的判斷。
解決過清洗或欠清洗的辦法有兩個,一是重新清洗(或是滲透)一遍,再進行烘干、顯像、檢驗。
對于較小面積的欠清洗可用蘸有酒精或丙酮的棉球來擦拭零件上的滲透劑,一定要在黑光燈下操作。
另一個是用標準試塊當零件,按照滲透檢驗程序一步一步的操作,尤其是注意清洗時 的操作,只要通過多實踐,多體會,就可以掌握好清洗的標準了。
(3)黑光燈亮度不夠或環境光過亮:
按照滲透檢驗程序的要求做好每班的質量控制,及時更換不合格的黑光燈泡,控制好環境光強度。
(4)檢驗者判定缺陷時錯誤的操作手法:
對于這一項來說,只要前面幾項做到了位了,零件上有無缺陷可以說是一目了然了。
但是,當發現零件上有凝似缺陷的顯示時,就要通過用蘸有酒精或丙酮的棉球來擦拭零件上可疑之處加以判斷,這也是必須做的,關鍵是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用來擦拭的棉球不能太濕,蘸有酒精或丙酮的棉球以兩手指相捏后不滴液為準就可以了。
二是擦拭時,在黑光燈下對可疑的部位 順一個方向擦過,擦后即刻觀察,不要來回亂擦一通。
總結
通過總結上述漏檢誤判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明白了滲透檢測工作中各種漏檢誤判的原 因及后果后。
其實,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或者說這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對于初學者或是實 際工作做的少的人員來說,問題的關鍵是,工作者要控制好每個可能發生問題的環節,認真把好每一環節的關鍵點,漏檢誤判的錯誤就不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