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電加熱反應釜(或電加熱反應罐、電加熱反應鍋、電加熱攪拌罐、電加熱攪拌釜等等)大部分需要較高工藝溫度(100°C以上),其加熱方式采用在罐體夾套內用電熱管直接加熱介質,產生熱能來間接加熱罐內的物料。導熱油因其加熱均勻、使用溫度高(zui高至~300°C)、加熱速度快、控溫準確、壓力低與傳熱效率高等優點而做為加熱介質被廣泛應用在此類設備上。
二導熱油溢油槽的作用
導熱油使用要求:若用電熱管直接插入導熱油中加熱使用的電加熱爐及反應釜等,必須要在該設備上方適宜的高度安置一只容器(高位槽)來做為溢油槽。其主要作用如下:
1.排氣:新油進入系統后,整個系統的導熱油在升溫過程中會分離出氣和汽,通過該膨脹槽進行排氣(汽)、脫水。
2.進油:新油加入或在系統中出現導熱油減少時,補充導熱油。
3.用于夾套內的導熱油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體積膨脹或收縮的容納與補償,并起到夾套內的高溫導熱油與空氣隔絕作用;而且膨脹槽內與空氣接觸的導熱油溫度不應超過70°C([有機熱載體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第21條第6條款),
以降低導熱油的氧化速度(高溫導熱油每升高10°C,如與空氣接觸,其氧化速度會加快一倍)與蒸發損耗,從而延長導熱油的使用壽命與安全使用。
基于導熱油膨脹槽做為電加熱反應釜*的重要輔助裝置,在正確設計、制造、安裝和使用膨脹槽有利于延長導熱油的壽命與安全性,同時也間接保護了反應釜及其它設備部件,解決了導熱油加熱系統長周期運行中的許多問題。
因此,要以在確保使用安全的前提下,結合理論計算及實踐運用經驗,設計、制造性價比更高的電加熱反應釜類設備及其輔助裝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附:國內電加熱罐的制造與使用的普遍現狀
現國內制造、使用此類的電加熱罐廠家(加熱介質采用導熱油),較為普遍沒有配置膨脹槽,僅在裝導熱油的夾套上方焊接1個排空口,做為導熱油在加熱時的排空(因導熱油在加熱時不能密封),與大氣相通,該做法帶來的后果是夾套內的高溫導熱油(80°C以上)與空氣中的氧氣長期接觸被快速氧化,裂解變質后其閃點下降,酸值、粘度值等發生偏離(失效的明顯特征之一即油色變黑),在使用1~2月后甚至更短時間就需更換新油。如不及時更換新油容易發生著火、結焦積碳,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有的制造廠家甚至連夾套的液位計都沒有,僅告訴加70%~80%的導熱油量(意為其余20%~30%空間做為導熱油的膨脹量),用戶只能按理論計算或憑經驗加入導熱油的量,在加熱時要不導熱油從溢流口噴出,發生熱油傷人、著火等事故;要不加入量不夠,影響加熱效率,甚至電熱管干燒。或雖有膨脹槽但容納量不夠而發生噴油、膨脹槽內油溫超過70°C等設計結構不合理現象,給用戶帶來了非常大的生產安全隱患與導熱油使用成本。